归汉

归汉 连载中

归汉

主角:陈牧 分类:历史 作者:左岸偏右 来源:栀子欢 时间:2021-10-06 12:56:43

《归汉》由网络作家左岸偏右所著,现连载中,小说扣人心弦,内容新颖,实力推荐,主角杀伐果断,悬念设置得恰到好处。精彩内容如下:陈牧,西部某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其父临终前,给了他一个双鱼玉佩。告诉他在罗布泊中心,有一处类似人耳耳廓的深处,是地球与宇宙间唯一的平行交汇点。 其父当年曾是某科考队队员,协助一位科学家......

...

章节试读:

自从河间郡有了太子王临坐镇,霎时景象大变。

河间郡地势平坦,但总体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在郡域西北部,陈牧率领一干掾吏照搬元城县模式,将灾民定点安置。

在太子爷的号令下,全郡展开自救总动员,遍寻郡域内各角角旮旯,共寻得民众两万余人,皆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因河间郡原为河间国,历经多次削藩国域面积本就不大,约莫有两三个元城县大小,这和魏都郡一十八县的广阔疆域不可同日而语。

但河间郡地处平原,土**整、土壤肥沃,在北方之地可算是膏腴之地。

此次洪灾虽来势凶猛,但和元城突然溃坝带来的猝不及防相比,河间郡百姓逃命的时间倒还算充裕,百姓的伤亡不算严重。

故而河间郡的灾情主要是田园和耕地遭到毁坏,民众多因缺衣少食造成饿殍遍野、一片哀鸿。

大量无家可归的灾民纷纷逃离了家园,向周边未曾遭灾的邯郸、泰山、东海、琅玡等郡县逃荒以求活命,留下行动不便的妇孺老弱原地等死。

在吃完树皮、草籽等任何能吃的东西之后,人们开始变得癫狂,因为生存所需兽性逐渐战胜了人性,那便是太子亲眼目睹的那一幕人间炼狱。

周边郡县一方面向太子爷上表呈情会妥善安置流落在他们境域内的灾民,另一方面遣人送还部分不愿客死他乡的河间郡民以及大量的赈灾物资。

每一个上表绢帛上面都清晰且指名道姓的书写了哪些世家大族收留救济了哪些灾民,并捐钱粮几何。

见到名单之后,陈牧哑然失笑,看来做好事不留名的“好习惯”在公元一世纪初叶还尚未养成。

太子爷自是明白众尹宰用意所在,逐一回函对众官员的善政大加赞扬,对各世家大族慷慨解囊予以肯定。

说说便宜话就可以换来好处,傻子才不干呢。在这一点上,很显然太子并不傻。

不但如此,太子还将这些绢帛上表文书收纳入随行的箱体之中,以防丢失。

陈牧呈文向魏都郡大尹范原直要了郭大用,同时修书一封请辛无言前来相助。

不日,二人便带了若干随人赶赴河间。

郭大用领了范大尹的调令,立时去了元城县将郁郁不得志的赵三及若干自己使用过的得力吏员进行了号召,一并带至河间郡,众人皆是欢欣鼓舞。

元城县宰胡颖虽颇为不满,无奈郭大用持太子令旌只能无奈放人。

唯有县尉王庸不识时务欲予阻拦,被赵三反手一个掴掌打掉了两颗后槽牙便如丧家之犬落荒而逃,这也算是赵三报了这段时间这个又蠢又坏的小人对自己的欺侮之仇。

钟无盐带了爱女钟芜荑前来相助,那钟芜荑便是陈牧初次与钟无盐相见之时站立于其父身侧的那黄衣豆蔻女子。

话说此女口齿甚是伶俐,当日还曾替陈牧抱不平,对李仲良大加斥责。今日得见,也算是故人。

有了郭大用、赵三和元城县一干吏员,灾民安置点的事宜便交付给他们主导进行。

此前在陈牧的带领下,他们在元城县将这一套工作干的轻车熟路。现在到河间郡,依葫芦画瓢,自是干的顺水行舟、井然有序。

和元城县不同的是,河间郡留守的灾民绝大多数为妇孺老弱,在营屋造房方面远比不上元城县的青壮。

不过好在听闻太子爷亲领了大尹之职,乞命在外的郡民逐渐返回故土,劳力紧缺的严峻的局面稍有缓解。

徐琅就任都尉之后,将大部分军卒留与陈牧,用以参与灾民安置建设。

他亲率百十来人,对郡域内间存的小股贼寇进行围剿,以期收集一些粮秣与钱铢,以解燃眉之急。

只可惜,这些贼寇大多为无家可归的流民积聚而成,靠撞大运的方式抢劫抢劫过路商贾,基本也处于饿死与饿不死之间。

这让徐琅大失所望,坐在一个土堆之上摸着自己满是水泡的脚掌唉声叹气。

直到手下一个中盾官遥指一处高台上的堡子,他才开心的笑出声来,颇有些狐狸见到母鸡的欢喜。

陈牧在后世读博士的时候,他的导师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东西的历史学家,他博士毕业后能留校任教也是得益于自己这位导师的推荐。

这位老学者认为华夏文明是在东亚半封闭地貌下对农耕文明的精雕细琢,而农耕文明是建立在泛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求存状态总和。这句话简单点说就是中国人自古就是以家族为基本单元,靠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而获得生存发展的资料和条件。

如果这句话让徐琅去理解那就是地主家都是有余粮的。

所以当徐琅率领众军士赶到那个站在远处都能看得见的堡子的时候,他内心像花一样绽放了。

堡子很大,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锅倒扣在那个高台之上。堡门紧闭,高墙之上有隐隐绰绰的人影。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堡子居然围绕着堡子四周挖建了护城河。有护城河的堡子不能再叫堡子,而是叫做城镇。

一个突兀的横亘在原野的城镇却不是官府建的,就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尤其是在堡子周围发现很多倒毙的饿殍。

徐琅由开始的心花怒放渐渐变得皮冰面冷。因为他发现,倒毙的人们骨瘦如柴却个个肚大如斗,很明显这是观音土吃多了;他还发现,一个婴儿还嘬在妈妈干瘪的***上,然而母子二人早已死去多时。

徐琅闭上了眼睛,他看不下去了,不远处肥硕的秃鹫足以说明一切。

当太子带着带着他们路遇那群衣不蔽体形同野兽的灾民时,对他最大的冲击不是饥饿、悲惨或者不幸,而是震惊。

是的,就是震惊,因为活下来的人是吃着同类的尸体才得以苟存。

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冲击,让徐琅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他对这群灾民有可怜、有哀伤,唯独没有同情。。

而这一群人就死在这堵高墙之外,或者他们就是被墙内的人赶出来的也未可知。

徐琅抬头向上望去,那墙上赫然有刀枪树立,羽箭满弓指向他们这一行人。

徐琅很生气,非常非常生气。他决定采取行动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否则他觉得自己会被胸口的这团火烧成灰烬。

徐琅擎出了太子旌旗,命人向墙上喊话。

许久之后,墙上的人才懒洋洋的回话说已经向太子捐献了粮秣,现在兵荒马乱实在无法打开寨门。

徐琅冷笑着问道:“你们可知我是何人?”

墙上一人回话道:“我们不知道你是何人,也不想知道你是何人,总之劝你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徐琅被噎得说不上话来,这是他就任郎中将以来第一次有人敢这样对他说话,而且还是他挂出太子旌旗之后。

徐琅带的兵士均为太子中盾,除了一个用作带路的本地老军卒。

见徐琅碰了一鼻子的灰,老军卒上前向徐琅悄言道:“徐都尉万勿动怒,此堡为美新公哀章哀大人的族居地,闲杂人等靠近不得,否则格杀勿论。”

徐琅闻言不气反笑,心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哀章这个无耻小人,难不成在故籍已嚣张至斯,竟敢无故随意取人性命?

“我且问你,这些宅门前毙亡的黔首可是你族内人氏?”徐琅耐住性子问道。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墙上那人蛮横的说道。

“我与哀国将同朝为臣,不日我将返回常安,好将这般情况告知国公知晓。”徐琅笑道。

那人伸出头向下仔细观瞧片刻道:“这位使君,既然认得我家老爷,那便实话告知便是。这些杀才乃是家里的佃农,可如今洪水肆虐,无有多余的耕地供其耕种,却如蟥虫一般不肯离去。你也亲眼得见,死于寨门之外,非我等虐杀致死,万不可坏了我家国公爷的名声。”

徐琅闻此惊世骇俗之言,一时竟无话可说。

思量片刻,便带着众军士离开了寨门。身后,高墙上传来一阵欢笑之声。

徐琅径直来到那一对母子尸身跟前,不顾周遭七零八落的尸首散发的浓浓尸臭,用双手刨开泥土。

虽说这泥土不甚坚硬,但毕竟手指不是工具,一会儿徐琅十指便鲜血淋漓,血肉模糊。

众军士要上前来帮忙,都被徐琅狰狞的表情吓了回去。

当墓坑挖好之后,徐琅的十个指头已经没有了血肉,仅余森然白骨外露。

众人一起上前,掩埋了那对母子。

没人再说话,空气中弥散着一股化不开的沉静,和高墙之上众人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关内容推荐:

大赖赖碧萝

编辑大赖赖碧萝点评:

《归汉》书写的一直很棒,这本也很热血,支持,不像小白文,它有内涵,有幽默,有自己的风格,算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了,强烈推荐,本书幽默风趣,虽然是连载中类小说,但并没有像其他书一样什么神器美女一大堆,并且构思情节也很不错,好书!文笔流畅,情节动人,构思巧妙,强力推荐,左岸偏右的书就是好,不像现在大多数网文一样内容空洞、贫乏,千篇一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1. 奇幻
  2. 职场
  3. 耽美
  4. 言情
  5. 专题

最新历史小说推荐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 > 归汉